【东莞】东莞:“三个坚持”“六项行动”推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建功“百千万工程”

时间: 2024-05-07 17:17:23 来源: 东莞+
【打印】 【字体:

  2023年以来,东莞市聚焦“百千万工程”目标任务,制定印发《东莞市各民主党派助力“百千万工程”工作方案》,发动和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深入开展我为科学决策献诤言、我为镇域经济聚众力、我为乡村振兴建新功、我为绿美东莞解难题、我为基层教育送师资、我为基层卫健强保障等“六项行动”,全过程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

  坚持“协商制度+参政议政”,着力共献“百千万工程”良方妙计

  用好专题座谈会、情况通报会、人事协商会、调研协商座谈会、重要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等,2023年市委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相关会议8次,会议协商频率大幅提升。其中就《东莞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构建更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的实施方案(稿)》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提出31条意见建议,30条被吸纳采用。2024年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市有关民主党派提出“提升农村居住环境”“构建古村落差异化发展格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等关于“百千万工程”的建议得到充分肯定,报有关部门研究采纳。用好市委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知联会对口联系制度,充分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对“百千万工程”的意见建议,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吸纳,推动成果转化。打通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直通车”,围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2023年报送“直通车”3份。

  坚持“汇智聚力+发挥作用”,助推共创“百千万工程”东莞效率

  深化知情明政,多献联合调研“金点子”。2023年聚焦“百千万工程”以“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发挥民营企业以商引商作用”两大课题开展联合调研,形成相关调研成果,提出了11个方向35条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建良言出实策。强化监督职能,以市委名义委托各民主党派市委会、市知联会开展绿美东莞生态建设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组织专家学者和骨干力量156人次,深入农村一线调研30次,提出意见建议57条,有效助推生态环境改善。遴选18名林业科研和培育、古树名木养护、景观绿化等领域的党外专家学者,联合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东莞植物园、中科院热林所等单位,开展物种多样性研究、植物品种保育、园林应用推广等项目,推动产学研有效对接。广泛发动党外人士围绕推动绿色生态发展建言献策,《关于制定城乡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建议》等56篇建议提案被有关部门采纳办理。开展技术帮扶、义务植树、认捐认养等行动,举办东莞统一战线“携手共建同心林 齐心共绘绿美景”植树活动,2023年以来为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筹集捐款32万余元。

  坚持“提升能力+用好优势”,夯实共促“百千万工程”基础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民主党派党员之家、会员之家作用,每年推荐一批党外干部参加中青班、专题培训班、国情研修班等,就参政履职能力提升、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助力高质量发展等开展辅导。用好党外干部培养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开展“百千万工程”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性人才缺乏问题,去年以来市委选派8名涉及农村改革、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领域党外干部到镇街挂职锻炼。支持市各民主党派落实“一镇一村一党派”行动,集中资源力量深入定点共建镇村一线开展义诊、助学、讲座、科普、帮扶慰问、法律宣传等社会服务,持续打造“同心·科教文体服务”“同心·医疗服务”“同心·乡村振兴”“同心·普法服务”等“同心”主题服务品牌。2023年以来共组织75场社会服务活动,参与人数2312人次。开设统一战线“同心讲堂”,组织“百千万工程”主题讲座16场次,内容涵盖人文、历史、健康、经济等领域,受惠群众超12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