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惠州: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讲好省港大营救中的统战故事

时间: 2025-09-02 18:18:16 来源: 南方+
【打印】 【字体:

  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因避难而困在香港的800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深陷虎穴、命悬一线。紧急关头,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南方局的领导和部署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前身)作为主力组织实施省港大营救。

  省港大营救主要分为陆路(西线)、水路(‌东线)‌两条路线,其中西线在惠州设有淡水、茶园、三栋和东湖旅店等中转站,包括茅盾、廖沫沙、韩幽桐、胡绳、张友渔、邹韬奋在内的100多人途经惠州沿东江北上。这场大营救后来被茅盾评价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长期以来,惠州市坚持以红色文化为纽带,持续挖掘统战文化历史资源,将省港大营救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首次全面系统梳理省港大营救文献资料,并通过红色旅游线路、话剧、舞剧等多种形式,向民众讲好省港大营救过程中的统战故事,为惠州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以史为本

  首次系统梳理省港大营救文献资料

  整合各方力量加强省港大营救历史研究。惠州市作为省港大营救的重要中转地,整合宣传、统战、党史等系统专业骨干50人,先后前往北京、香港、澳门等亲历者历经地区深入调研,搜集民主人士“北上”的文电文献、亲历者回忆录等资料,首次全面系统梳理省港大营救文献资料,高质量完成5册8书共300万字的专著《历史壮举:香港秘密大营救(1942)和民主人士北上(1948-1949)历史文献汇编与研究》,作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的2023年度重点项目正式结项,为活用统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统战工作实效性打下坚实基础。

  利用文物普查挖掘大营救相关文物。惠州市在2024年10月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过程中,新发现一处与省港大营救相关的党史类文物——惠城区三栋镇木沥村元和村民小组寿山世居,其正面墙体尚存抗战时期留下来的枪眼痕迹,当地计划集资重建寿山世居中轴线建筑,修复碉楼,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为研究秘密大营救提供重要依据。

  以馆为链

  打造省港大营救红色主题旅游线路

  东湖旅店开辟统一战线展厅。作为省港大营救的重要中转站,东湖旅店被打造为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2020年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三楼专门开辟统一战线展厅,从统战角度展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年代与知识分子患难与共的故事,通过展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东江纵队纪念馆开设“伟大营救护文脉”展区。罗浮山下的惠州东江纵队纪念馆自2003年开馆以来已接待近2000万人次参观,今年初完成建馆以来最全面的升级改造,特别开设“伟大营救护文脉”展区,生动讲述东江纵队在党的领导下实施省港大营救的全过程,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当年的烽火岁月,推动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惠阳大营救革命遗(旧)址连点成线。惠阳已完成修缮榴兆楼、嗣前新居等大营救中转站,计划布展对外开放,向民众讲述省港大营救的故事,并将省港大营救在惠阳的革命遗(旧)址连点成线,建设省港秘密大营救红色主题旅游线路,推动文化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

  以艺为媒

  创新再现省港大营救传奇故事

  惠州市围绕省港大营救历史事件开展话剧创作、舞剧编排和音乐歌曲谱写,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统战文化资源转化为“惠州统战好故事”和“惠州统战好声音”。

  联合中国煤矿艺术团出品话剧《东湖旅店》,演绎惊心动魄的省港大营救的故事,分别在北京和惠州两地公开演出;精心创排舞剧《1942穿越封锁线》,不断打磨提升将其打造为红色文艺精品,先后获得第十五届广东省艺术节大型舞台艺术作品三等奖、广东省委宣传部2024年文艺精品重点扶持项目;创作原创红色音乐歌曲《东湖旅店》MV,在2024年度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以史为鉴

  打造省港大营救宣讲精品课堂

  开设省港大营救宣讲精品课堂。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党外代表人士宣传党的光辉历史与统一战线的强大法宝作用,在惠州市社会主义学院设置《1942穿越封锁线》《省港大营救与党的统一战线实践》等精品课程,进一步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其中《省港大营救与文化统战——惠州“东湖旅店”教学教案》被收录于《广东统战资源现场教学教案》。

  开展“重走省港大营救”路线活动。惠城区委统战部联合区文广旅体部门,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记忆,重走省港大营救”路线活动,开展特色红色主题宣讲活动,每年组织各类统战成员参与省港大营救宣讲活动约2000余人(次),让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深切感受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党外知识分子患难与共、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不断深化统一战线“同心跟党走、合力促发展”的思想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