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一战线》杂志2025年第8期刊发广东省委统战部文章《健全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机制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文如下:
健全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机制 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委统战部
广东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促进“两个健康”的重大部署,聚焦五个方面健全促进“两个健康”工作机制,奋力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聚焦凝心铸魂,着力健全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引领机制
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作为促进“两个健康”的首要任务,不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党建领航。省委统战部深入实施“红色领航”、“两个覆盖”跃升、“红色引擎”点燃、“党建+”融合提升四大行动,着力打造“一地一品”“一企(会)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广泛开展党建摸排和党组织建设“双同步”工作,成立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并实现全省21个地市全覆盖。2024年,入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广东企业,党组织覆盖率达96%;工商联所属商会党组织基本实现应建尽建。深化思想政治引领。省委统战部会同省工商联制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方案》,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经济形势教育,创建10个省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示范基地、101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推动深圳设立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精心打造“百场党课进千家商会万家民企”“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大交流大学习”等品牌,引导民营企业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坚定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广东经济光明论。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光彩贡献奖结合起来,省委、省政府联名开展“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暨光彩事业贡献奖”评选表彰活动。在省级示范带动下,广州、东莞、珠海等市委、市政府积极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评选表彰,深圳、中山等市设立“企业家日”,引导民营企业家满怀创业和报国激情,坚定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的促进者。
聚焦人才培养,着力健全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机制
紧紧扭住关键环节,着力建设一支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省委统战部联动科技、工信、市场监管等部门,构建工商联(总商会)换届“条块结合”人选推荐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内外协同”人才发现渠道。突出产业链“链主”、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持续优化省市县(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数据库和人才库。严格规范政治安排。严格落实“凡进必评”“真评实用”“一票否决”,严把政治关、遵纪守法关和道德品行关,在各类政治安排中积极推荐优秀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全省共有2.6万余名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工商联担任职务,21个地级以上市工商联、125个县级工商联主席全部由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担任。创新培育品牌载体。按照分层定位、梯次培养模式,深入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引领”工程、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青蓝接力 薪火传承”工程,对领军型、传承型、成长型民营企业家分别实施“领航计划”推一把、“传承计划”帮一把、“奔跑计划”扶一把。启动新时代粤商提升工程,成立粤商学院,省直部门横向联合、省市县三级纵向联动,每年培训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约1万人次。目前,全省约20%的上市公司董事长、40%的“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主要负责人、60%的“独角兽”企业和准“独角兽”企业合伙人是“80后”“90后”,绝大多数老牌民营企业交接顺利、持续健康经营。
聚焦企业主体,着力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机制
围绕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努力构建和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体系。建立制造业当家机制。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在农历新春过后第一个工作日举办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先后出台《广东省质量强省建设纲要》《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制定《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五大提升专项行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目前,全省已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电子信息制造、汽车、电子机械等15个行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培育出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建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机制。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连续三年新春过后第一时间举办广东民营企业家推动高质量发展万人誓师大会、省民营企业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动员部署会、省民营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大会,成立省工商联科技服务委员会,省工商联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行动、创新型成长型民企服务赋能行动,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新技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民营企业占比超九成以上。建立粤港澳交流合作机制。省委、省政府举办世界粤商大会、粤港澳主要商会高层圆桌会议、大湾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峰会暨科技成果对接会、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等,省委统战部推动成立粤澳大健康产业联盟、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商联,组织“青商聚力 筑梦湾区”合作峰会、“筑梦大湾区 携手创未来”企业家湾区行等活动,携手港澳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5年排名全球第二。建立助企纾困机制。着眼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省委统战部印发《广东统一战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实施意见》,深入开展“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助推大发展”调研、“走企业、解难题、聚共识、促发展”暖企行动,优化开展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计划,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强做优做大。2024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14万亿元大省,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GDP;全省登记在册的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同比增长5.34%。
聚焦夯实基础,着力健全深化工商联改革发展机制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全国工商联成立70周年重要贺信和党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工商联工作的决策部署,着力夯实“两个健康”工作基础。深入推进工商联改革建设。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制定出台《省工商联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基础薄弱县级工商联建设工作方案》,启动“智慧工商联”平台,创新开展地级以上市工商联工作评价,持续推进“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目前全省86个县级工商联进入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行列。积极培育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积极推动新领域、新业态和战略新兴产业组建商会,培育成立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会、省智能装备制造协会、省数字产业联合会,大力推进乡镇、街道商会建设,全省共有301家(次)商会被认定为全国“四好”商会。创新服务形式方法。举办广东—巴西经贸合作推介会、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编发广东民企“走出去”工作指导,组团赴海外开展经贸交流。制定《发挥商会作用引导民企参与产业有序转移方案》《开展“百亿助百县”行动方案》,组织“百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百会万企行动”暨助力产业有序转移行动,深入开展“万企促振兴”“粤企入桂”“粤企入黔”“民企进边疆”等系列活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全省10053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8522个村,实施帮扶项目10665个,累计投资金额163.1亿元,捐款捐物32.5亿元。
聚焦加强党的领导,着力健全落实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责任机制
坚持以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为牵引,压实各级党委(党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党对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领导。完善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省委统战部牵头,省委组织部、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21家单位组成的省级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各地市全部建立市级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以提高议事能力、协调水平为重点,选取珠海市为试点,以点带面完善市县(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提高成员单位会商会办能力,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政企沟通协商机制。创新举办“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出台《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通过省级示范带动,11个地市相继建立市长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协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家代表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参加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等制度,推动政企协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机制。省委、省政府出台《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若干意见》,制定《政商交往若干行为规范意见》《关于建立广东省各级工商联机关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制度的意见》等规定,出台《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开展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打造最优亲清生态。广东连续4年荣获全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