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战线•时光剪影】3月3日

时间: 2025-03-04 12:00:16 来源: 统战新语
【打印】 【字体:

图片

   1986年3月3日  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向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

图片

  1991年4月25日,科学家(右起)王淦昌、王大珩、杨嘉墀、陈芳允荣获“863计划”荣誉证书(资料照片)。

  邓小平在这份建议上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计划纲要》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7个高技术领域(1996年增加了海洋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

  由于促成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建议的提出和邓小平同志的批示都发生在1986年3月,因而这个计划被命名为“八六三计划”。

   1938年3月3日  毛泽东对陕北公学部分毕业学员作临别讲话。

  讲话指出,中国革命的长期性,这是历史变化过程所决定了的。根据半年来的经验,可以讲下面两句话:“先败后胜,转弱为强。”这是我们长期抗战的前途。如果大部分中国土地被日本占领了,我们还是有办法,因为我们有两个致敌人于死命的区域——内线和外线。内线便是云、贵、川、湘,大体上就是中央政府管辖的地方。外线便是日本占领的大块土地的前方。我们一定要努力争取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途,内外夹攻,这样才能把鬼子赶出全中国。中国不是孤立的,是与世界人民求解放的斗争相联结的。世界不可分割,革命不可分割,胜利也是不可分割的。中国的团结+世界的援助+日本国内的困难=中国的胜利。这个公式是有意义的。同学们毕业后,要更努力地工作。一方面不要偷懒,另一方面也要反对急性病,那种一天就要胜利的心理也要铲除。对今天的困难,我们要以根本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总之,我们的原则是革命的,但它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必须结合着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

  陕北公学是中国共产党1937年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在烽火连天、极端艰苦的抗战环境中,陕北公学先后培养出一万多名各方面的革命干部,为团结各个阶层共同抗日,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