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莲花大桥的澳门公务员:从“你们”到“我们”

时间: 2025-02-10 17:31:50 来源: 南方杂志社

  一座莲花大桥,连接着横琴、澳门两地,也连接着两种制度、两种货币、两个关税区。

  李伟农曾任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投资委员会非常务委员,也担任过经济发展委员会社区经济发展政策研究组成员、经济财政司司长,亲历了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的全部历程。2021年9月,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横琴合作区”)执行委员会主任。履职之初,他笑着跟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感叹道,这个职位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

  把镜头倒回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横琴方案》提出,健全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20多名澳门公务员跨过莲花大桥,被派驻到横琴合作区工作。李伟农正是其中一员,他在横琴合作区工作了三年多。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是一个新的设计和安排,是前所未有的,没有先例可循。”李伟农表示,澳门和内地的工作人员,一起为106平方公里的横琴合作区建设共同努力。一直以来,横琴和澳门以往讲的是“你们”的事情,现在变成“我们”的事情。

  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横琴合作区时表示:“‘澳门+横琴’正在成为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实现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平台。”从“你们”到“我们”,正是横琴建设者们的精彩实践。

图片说明

  第五届澳门公务人员领导力培训班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公务人员共学活动在横琴市民服务中心开展。围绕“向澳门居民讲好横琴故事”,琴澳学员们深入交流。(来源:横琴合作区执委会)

  澳门公务员“过河”

  2024年12月2日13时11分,澳门轻轨横琴线从澳门莲花站开出首班车,2分钟便到达位于横琴口岸澳门口岸区的横琴站。澳门轻轨横琴线的开通,可助力澳门更积极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澳门轻轨横琴线从图纸变成现实,牵动着横琴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综合事务处处长梁伟銮的心。梁伟銮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2008年硕士毕业于香港大学交通政策与规划专业,先后在地图绘制暨地籍局、运输基建办公室、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等澳门特区政府部门工作多年。

  早在10多年前,梁伟銮就与横琴结下了深厚的缘分。“那时,澳门正在规划建设轻轨,并计划将其延伸至横琴。”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梁伟銮参与了澳门轻轨横琴线的前期规划及设计。“两地法律法规不一样,涉及的工作千头万绪。”作为澳方代表,梁伟銮与同事们频频来到横琴,商讨轻轨延伸至横琴的可行性,前后进行了上百次沟通。

  《横琴方案》的发布,让横琴合作区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一系列重磅政策部署,含金量之高、改革开放力度之大、发展举措利好之多前所未有。值得注意的是,《横琴方案》的提出,健全了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

  粤澳双方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紧密型合作。粤澳双方联合组建横琴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在职权范围内统筹决定合作区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人事任免。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双主任制,由广东省省长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共同担任。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下设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主要负责人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委派,广东省和珠海市派人参加。

  《南方》杂志记者注意到,澳门特区政府选拔了20多名年轻、有能力、熟悉两地事务的公务员,派驻到横琴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经济发展局、金融发展局等工作机构任职。这20多名澳门公务员来自财政、经济、行政等不同领域,均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梁伟銮正是其中一员。

  李伟农表示,“虽然大家的思维方式存在些许差异,但所有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建设好106平方公里的横琴合作区。广东和澳门可以利用‘两种制度’的互补优势,更好形成横琴合作区发展的合力”。

  “我们希望横琴合作区的新管理体制能为澳门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提供示范。”李伟农表示,希望能够用这个崭新的管理体制,开发建设好横琴合作区,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创造条件,让澳门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注入新动能。

  “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全新试验田

  关于横琴管理体制创新问题,三年前时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表示,横琴合作区是一个全新的试验田。两种法律、两种不同体系的政府“混合”在一起办公,这种“混合制”的管理体制,在全世界无先例可言。执委会主任由澳门委派,给了澳门全新的主动权,也给澳门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粤澳深度合作重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难也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梁伟銮曾在澳门行政法务司司长办公室工作,有着电子政务、公共行政改革等方面工作经验。“澳门公务员了解澳门的发展环境,能够及时有效地把政府的想法、市民的呼声带到横琴。”梁伟銮参与和见证了横琴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

  2023年9月,横琴合作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可办理20个部门共998项政务服务事项。“澳门居民在横琴办事越来越便捷。”梁伟銮告诉《南方》杂志记者,为推动澳门政务服务向横琴合作区延伸,政务服务中心设有澳门服务专窗,服务内容包括商事登记、社保、不动产登记、公证等事项。

  “澳门特区身份证明局政务自助服务机(澳证易)、财政局自助服务机也进驻政务服务中心。”梁伟銮表示,“未来将逐步实现澳门居民在横琴办理各项澳门政务服务,让澳门居民感受到澳门与横琴紧密互联、澳琴一体”。

  与此同时,粤澳两地公务员在推动优势互补、产业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澳门单一的产业造成了单一的就业,这个是澳门的瓶颈,也是澳门的天花板。”李伟农说,澳门要借助《横琴方案》的政策优势,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做优做精做强综合旅游休闲业,加快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现代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会展商贸及文化体育等产业,实现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李伟农以文旅产业发展为例,澳门发展度假村休闲旅游,横琴则有主题公园和海岛游优势,双方可以形成产业互补、市场错位、协同发展。“澳门的文旅产品与横琴合作,可以让澳门的文旅产品变得更多元,产业链变得更长。”

  横琴是澳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融入国家发展的第一站。粤澳两地公务员意识到,要通过“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成果共享”的澳琴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集聚发展,有效推动琴澳融合发展持续深化。

  “依托澳门国际资源,横琴合作区多次与澳门组团联合出海招商,沿着旅游推广和产业招商两条主线,我们已经赴美国、新加坡、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开展了系列招商对接活动。有超过10家来自葡语系国家的企业已经在横琴登记注册。”横琴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子蔚表示,未来,将通过中葡科技交流中心等平台载体,吸引更多葡语系国家的企业到横琴合作区发展。

  “澳门可发挥把中国内地企业带到葡语国家的作用,同时也把葡语国家企业带到内地来。近年来,我们把巴西、葡萄牙的科创企业带到澳门,并进一步让这些企业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李伟农表示,这也是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继续推进的方向,希望更好地以澳门所长对接国家所需。

  目前,琴澳一体化发展势头强劲。李伟农表示,2024年上半年,横琴合作区GDP同比增长达6.1%,实有经营主体超过5.8万户,其中澳资经营主体超过6400户。澳门产业结构及比重逐渐呈现多元,2023年非博彩行业占整体增加值总额比重超过六成。

  在交流碰撞中互相学习

  聂新平曾在深圳市政府部门有着多年工作经历,三年前出任广东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广东省政府横琴办主任、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对于粤澳双方公务员的工作风格差异,聂新平深有体会。

  聂新平表示,澳门工作人员“严谨、专业、重程序、重法律”,习惯于“谋定而后动”,“在一件事情前面进行非常充分的论证,一旦确定就不再轻易变动”。而内地工作人员“灵活、务实、积极、高效”,会选择“摸着石头过河”,相继抉择调整。

  “双方各有所长,在‘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的过程中探索区域协作、制度衔接、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性突破。”在聂新平看来,双方在实践中建立了一系列简明高效的规则制度,在双方优势融合的基础上,“使合作区既有效率,又讲规则,更加适应国际化的竞争”。

  目前,粤澳两地公务员的学习、培训、研讨也越发频繁,有利于双方进一步了解到琴澳行政部门的异同,深入理解彼此文化,共同探索有利于推动横琴合作区发展建设的务实举措。这也是“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中的一次创新实践。

  在第四届澳门公务人员领导力培训班与合作区公务人员共学活动(以下简称“共学活动”)中,45名琴澳公务员为两地发展集智献策。“横琴的发展超出了此前的想象,此外内地公务人员综合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澳门学员代表马子聪表示,返回澳门后,他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与同事、澳门居民分享,把合作区的真实情况和积极信号传递出来。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表示,共学活动与合作区“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机制互为呼应,横琴与澳门需要更多近距离、有深度的信息交流互动,借此在更多议题和事项中形成共识,互相吸纳兼容模式、机制和思维的优势,从而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打下基础。

  《南方》杂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粤澳两地公务员在交流中碰撞,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

  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在国际化视野、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横琴合作区民生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澳门社团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这些社团不仅为居民提供各类社会服务,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成为联系政府与民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例如,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等社团在横琴合作区设立服务机构,为在横琴生活的澳门居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

  内地蓬勃向上的科技产业、科学先进的规划理念、高效便捷的电子政务等发展经验,让澳门公务员感慨颇深。“许多城市打造‘24小时不打烊’网上政府,并探索实践‘一网通办’,真正实现了让企业和市民办事‘就近办’‘少跑腿’。”梁伟銮曾前往北京、广州、深圳等多地调研,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等建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未来要把内地的先进理念带回澳门”。